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和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AO) 代表了加密领域最具创新性的前沿。在欧洲和意大利,然而,由于立法者和监管者的冷漠或无能,已经形成了一个法律上的灰色地带,这对创新者和用户都造成了损害。
是时候考虑一个既能保护又不官僚化的平衡监管问题了。
DeFi 和 DAO 的生态系统已经达到了技术成熟度和经济相关性,欧洲监管机构再也无法忽视:我们谈论的是超过 1000 亿美元的总锁定价值 (TVL) 在 DeFi 协议中,以及数百个管理着数百万美元金库的 DAO。
随着类似规模的现象,这些现象现在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结构性组成部分。
尽管如此,随着技术创新的加速,欧洲和意大利的监管框架却步履蹒跚,留下了一个监管空白,使用户和运营商面临重大风险。
最近的欧洲MiCAR法规,尽管有其局限性,无疑推动了加密资产监管的显著进展。然而,它故意将区块链领域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行业排除在其适用范围之外。
Summary
DeFi:MiCAR 的大排除者
MiCAR (Reg. (UE) 2023/1114) 明确将DeFi排除在其适用范围之外:法规第142条仅要求欧盟委员会在2024年12月30日之前对去中心化金融进行具体评估。
因此,他含蓄地承认了当前框架的不足之处。
这种排除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传统监管者在应对真正去中心化架构时所遇到的巨大概念困难。如何在法律上界定像Uniswap这样的协议,它通过自动化的智能合约运作而没有传统的企业结构?当Aave的算法每天自动执行数千笔贷款时,如何识别应被视为负责的主体?
实际上,DeFi 复制了传统银行服务(贷款、存款、交易),但通过在区块链上运行的去中心化协议来提供这些服务,消除了中心化中介,并用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取而代之。
例如,Compound 允许借出和借入加密货币而无需银行;Curve Finance 促进了稳定币的交换而无需经纪人;MakerDAO 通过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治理系统生成稳定币 DAI。
这些协议处理的交易量超过了许多传统银行,但它们在一个法规空白中运作,这使得它们具有矛盾性,既无处不在又在法律上不存在。
DAO:未来的组织与当下的问题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可能代表了区块链技术在组织治理领域引入的最激进的创新之一:DAO 是一个由智能合约和治理代币管理的实体,其中决策由成员通过链上投票机制集体做出,没有传统的层级结构。
举个例子,MakerDAO 通过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治理系统管理着一个DeFi 协议,其锁定价值超过80亿美元。MKR 代币持有者对关键参数进行投票,例如利率、接受的抵押品类型和风险政策。而这一切都没有法律代表、董事会或其他传统意义上的典型公司机构。
该组织模式具有一系列明显的优势:决策的完全透明、全球参与无地理障碍、对审查的抵抗以及成员之间的经济一致性。
然而,它也带来了前所未有且非常重要的法律问题,意大利和欧洲的法律体系难以应对。
公司实际存在的风险:当创新变成无限责任时
如果我们考虑国家的法律体系,在意大利,DAO在民法典中缺乏法律承认,造成了一种矛盾的局面。传统的公司形式 – S.p.A.、S.r.l.、合伙企业 – 对于那些本质上没有可识别的管理者、明确的法律地址或可转让的记名股份的去中心化结构来说,都是不相容且不适合的。
然而,这意味着,按照一般法律原则,DAO(无论如何是通过其进行有规律和系统的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可能被认定为事实上的公司。
这对参与者可能会产生潜在的毁灭性后果:根据《民法典》第2267条和合法性巩固的判例,当以联合形式进行生产活动时,即使没有正式的成立文件,也被视为存在事实上的公司。
构成要素 – 多主体、出资、经济目的、共同管理和利润参与 – 在许多当代DAO中很容易找到。治理代币持有者共同参与关于数百万美元金库分配的决策,按其持有比例获得奖励,并为协议管理做出贡献。
现在,作为事实上的公司进行资格认定将导致所有积极参与治理的成员承担无限的财务责任(因此他们将被认定为事实上的股东和管理者)。因此,他们将以个人和连带责任的方式对组织的债务负责,并且责任是无限的,涉及他们的全部资产。在一个黑客攻击和智能合约漏洞可能导致数千万欧元损失的行业中,这种前景对任何有意识的参与都是一个严重的威慑。
美国的例子:当监管促进创新时
当欧洲犹豫不决时,其他地区正在开发更务实的方法。怀俄明州在2021年7月通过了一项关于DAO的特定法律,创建了一种专门的公司载体:DAO LLC(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的形式。
这种公司模式允许在有限责任结构内合并一个DAO,承认去中心化组织的特殊性,而不强迫它们进入不适当的法律类别。DAO LLC可以由成员或算法管理,只要智能合约在成立时是有效的。
该系统也可能在欧洲运作:1954年美国和德国之间的一项旧条约允许在德国自动承认美国的DAO LLC,从那里,根据TFEU第49条的建立自由原则,在整个欧盟范围内。
Questo approccio risolverebbe il problema fondamentale della responsabilità limitata senza soffocare le caratteristiche innovative delle DAO. I semplici detentori di token mantengono la protezione patrimoniale, mentre i soggetti con ruoli attivi nella gestione assumono responsabilità definite e proporzionate.
这并不意味着如果在旧大陆也构思出一个专门针对这些现实的公司载体,并尊重其特殊性,那将不是一件坏事。
实际挑战:识别、地域性和算法治理
关于责任问题,当谈到DeFi和DAO时,这并不是唯一的问题:还有其他对传统法律的系统性挑战。第一个是缺乏明确可识别的主体,这使得法律效力的归责变得困难。在许多协议中,参与者只能通过其钱包的公钥进行识别,这为身份识别、反洗钱和消费者保护法规的应用带来了难以克服的问题。
还有一个领土问题使情况更加复杂:一个足够分散的区块链不容易归属于特定的司法管辖区。当一个DeFi协议的节点分布在不同的大陆上,参与者来自几十个国家时,哪个法院在发生争议时具有管辖权?
“合同在代码中”(code is law)代表了另一场概念革命。在DeFi协议中,通常不存在传统的合同规定:规则被嵌入在智能合约中,只能通过去中心化治理流程进行修改。这创造了“合同条款”动态、可投票的情况,有时如果没有特定的技术技能,这些条款并不容易理解。
反洗钱与DeFi:Travel Rule的不可行应用
最近的 D.Lgs. 204/2024 已经采纳了欧盟法规 2023/1113 关于加密资产的 Travel Rule,进一步突显了当前法规框架的不足之处。
该法令对超过1,000欧元的加密资产转移施加信息披露义务,并要求服务提供商之间传输识别数据。但是,如何将此法规应用于Uniswap上的交易呢?在Uniswap上,没有集中式服务提供商,只有自动执行交易的智能合约。
反洗钱法规假设存在可识别的义务主体,而DeFi的运作正是通过消除这些中介来实现的。结果是一个完全忽视最创新协议操作模式的监管体系,使得运营者和用户都处于法律不确定的灰色地带。
寻求平衡的监管
对于欧洲和意大利的监管者来说,挑战并不简单,但也不是不可能。其他创新领域的经验 – 从传统金融科技到人工智能 – 表明可以制定出平衡保护和创新的监管框架。
DeFi和DAO平衡监管的指导原则应包括:
规范的比例性:并非所有DeFi协议都具有相同的风险。一个拥有数十亿TVL的去中心化借贷系统需要与一个只有几千欧元的实验性协议不同的监督。监管应该是渐进的,并与系统重要性成比例。
技术中立性:规范应关注结果和风险,而不是具体的技术实施。如果一个协议提供投资服务,无论其去中心化架构如何,都应受到适当的规则约束。
监管沙盒:意大利可能会为DeFi和DAO引入特定的实验性监管空间,在发展对这些现象的监管理解的同时,允许受控创新。
混合组织模式的识别:与其将DAO强行纳入不合适的公司类别,不如开发特定的法律形式,既承认其独特特征,又为参与者提供适当的保护。
采取行动的紧迫性:欧洲不相关的风险
当欧洲犹豫不决时,其他生态系统正在定位为全球DeFi创新的中心。新加坡已经为数字资产开发了特定的框架,瑞士为基于区块链的组织创建了明确的监管路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正在通过务实的监管吸引DeFi协议。
这里的风险(不幸的是似乎没有被很好地感知到)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而且也是战略上的:错过DeFi的机会意味着在可能成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未来的领域中被边缘化。许多中央银行正在开发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使用了源自DeFi的技术和概念架构。今天不理解和监管这些现象意味着在面对明天的货币挑战时会措手不及。
如今,很明显,去中心化金融和DAO并不是注定会消失的技术潮流,而是金融和组织系统的结构性演变。它们降低成本、增加金融服务的可及性以及民主化经济治理的能力,使其成为对整个社会具有潜在变革性的工具。
欧洲和意大利有机会在这些现象的智能监管中定位为领导者,制定保护用户而不扼杀创新的框架。但这个时间窗口不会无限期地保持开放。
正如MiCA在稳定币方面的经验所示,过于严格的监管可能会将创新推向更为包容的司法管辖区,使欧洲用户无法享受技术进步的好处。
是时候让欧洲监管机构以勇气和务实的态度应对DeFi和DAO带来的挑战,制定一个既具有保护性又具有启用性的监管框架。欧洲金融的未来可能取决于这一选择。
赌注太高,无法再犹豫不决:要么欧洲成为DeFi监管的主角,要么就有可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成为自身衰退的旁观者。